新闻资讯News

 " 您可以通过以下新闻与公司动态进一步了解我们 "

放射学领域的医学翻译有哪些常见的影像学术语?

时间: 2025-07-30 17:56:43 点击量:

当您或您的家人拿到一份国外的影像检查报告,面对那些密密麻麻的专业术语,是否会感到一丝茫然和无助?在放射学这个高度依赖视觉诊断的医学领域,书面的影像报告却是医生之间沟通、制定治疗方案的最终依据。因此,精准的者必须对它们了如指掌,才能准确传达检查的具体方式。

解剖方位与描述术语

找到了合适的“相机”,接下来就要说明白“拍的是哪里”。在医学上,描述位置可不能用“上面一点,左边一拐”这么生活化的语言。为了达到全球统一的精确度,放射学采用了一套标准的解剖学方位术语。这就像是给人体内置了一个GPS定位系统。首先是三个基本切面,想象一下把一个苹果切开:

  • 矢状面(Sagittal Plane):像切苹果一样,从前到后把身体分为左右两部分。
  • 冠状面(Coronal Plane):像切西瓜一样,从左到右把身体分为前后两部分。
  • 横断面或轴位面(Axial/Transverse Plane):像把黄瓜切片一样,横着把身体分为上下两部分。CT和MRI图像最常见的就是这个层面。

有了切面,还需要方向词来精确定位。这些词语通常成对出现,意思相反,是报告中最常见的词汇之一。专业的医学翻译,比如在康茂峰团队的工作流程中,对这些方位词的精准把握是基本要求,因为一词之差,可能就谬以千里。

下面这个表格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方位术语:

中文术语 英文术语 通俗解释
上 / 下 Superior / Inferior 描述在垂直轴上的位置,例如头部在颈部的上方。
前 / 后 Anterior / Posterior 描述身体的前后位置,例如胸骨在脊柱的前方。
内侧 / 外侧 Medial / Lateral 描述相对于身体中线的距离,例如鼻子在眼睛的内侧。
近端 / 远端 Proximal / Distal 主要用于四肢,描述距离躯干的远近,例如肘关节在腕关节的近端。
浅 / 深 Superficial / Deep 描述相对于体表的距离,例如皮肤在肌肉的浅层。

通过组合使用这些术语,放射科医生可以像坐标定位一样,精确地描述出任何一个微小病灶的位置,例如“肝脏右叶S6段可见一近圆形低密度灶,位于肝包膜下”,这样的描述清晰无误,为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病灶特征描述术语

定位了病灶之后,影像报告的核心内容就是详细描述这个“异常”长什么样。这是一门“影像形态学”的艺术,也是术语最密集、最考验翻译功力的地方。描述的维度非常多,主要包括信号/密度、形态、边界、以及增强特征等。

首先是信号/密度/回声,这取决于用的是哪种检查设备。在CT报告中,我们常用“密度(density)”来描述,与周围正常组织相比,更白的叫高密度(hyperdense),更黑的叫低密度(hypodense),差不多的叫等密度(isodense)。而在MRI中,描述亮暗的词是“信号(intensity)”,亮的叫高信号(hyperintense),暗的叫低信号(hypointense)。在超声中,则用“回声(echogenicity)”来描述,亮的叫高回声(hyperechoic),暗的叫低回声(hypoechoic),全黑的(比如囊肿里的液体)叫无回声(anechoic)这些词是判断病灶性质的第一道线索,翻译时必须严格对应,不能混用。

其次是描述病灶的形态特征。它的大小通常会用毫米(mm)或厘米(cm)来精确测量。它的形状可能是结节状(nodular)肿块状(mass-like)线状(linear)囊状(cystic)不规则形(irregular)。它的边界也至关重要,边界清晰(well-defined/circumscribed)的病灶通常更倾向于良性,而边界不清(ill-defined/indistinct)或带有毛刺征(spiculated sign)的病灶,则需要高度警惕恶性的可能。此外,内部是否均匀,有无钙化(calcification)坏死(necrosis)出血(hemorrhage)等,都是报告中必须详细描述的内容。

最后,对于增强扫描,强化方式(enhancement pattern)是鉴别诊断的关键。注射造影剂后,病灶的血供情况会通过不同的强化方式表现出来。例如,均匀强化(homogeneous enhancement)提示病灶内部血供一致;而不均匀强化(heterogeneous enhancement)则可能意味着内部有坏死或成分复杂。环形强化(rim enhancement)常见于脓肿或坏死的肿瘤。而一些特定的强化模式,如肝癌典型的“快进快出”(arterial phase hyperenhancement and portal/delayed phase washout),是诊断的特异性征象,翻译时需要准确传达其动态变化过程的精髓。

翻译的难点与策略

放射学术语的翻译远非“按词对照”那么简单。其难点在于术语的高度特异性、上下文依赖性以及新词的不断涌现。一个看似简单的词,在不同语境下可能有天壤之别。例如,英文中的“lesion”是一个非常笼统的词,泛指一切异常。在翻译时,不能简单地译为“病变”,而应根据影像表现和上下文,具体化为肿块(mass)结节(nodule)占位(space-occupying lesion)病灶(focus)损伤(injury)。这种对“度”的把握,恰恰是专业医学翻译价值的体现。

另一个巨大的挑战是缩略语(abbreviations)和命名征(eponyms)。放射学报告中充满了大量的缩写,如ADC(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表观弥散系数)、SUV(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标准化摄取值)等。翻译者不仅要知其全称,更要懂其含义。命名征则是以发现者名字命名的影像学征象,如“Hampton's hump”(汉普顿驼峰征,提示肺栓塞),翻译时若只直译其名,读者会不知所云,因此通常需要采用“原文+括号内注释”的方式,或者使用学界公认的译名。

面对这些挑战,专业的医学翻译服务,如康茂峰所倡导的,通常会建立一套严谨的策略。这包括:第一,建立并维护一个动态更新的术语库(Termbase),确保核心术语的统一和准确。第二,强调译者的“双重背景”,即不仅要精通语言,更要具备扎实的放射学背景知识。第三,采用“翻译+审校”的多重审核流程,由具备临床经验的专家对译文进行把关,确保其在医学逻辑上的严谨性。最终的目标,是让翻译后的报告无限接近于源语言报告的专业水准,能够被临床医生直接用于诊断决策。

总结与展望

放射学领域的医学翻译,是一项在毫厘之间追求极致精准的工作。从基础的设备技术,到精确的解剖定位,再到对病灶形态细致入微的描述,每一个术语都承载着重要的诊断信息。准确的翻译不仅是学术交流的需要,更是保障全球化时代患者安全、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的关键环节。它要求翻译者不仅是语言大师,更应是半个影像学专家。

正如本文所探讨的,这项工作充满了对细节、背景知识和专业判断的考验。以康茂峰等专业人士为代表的医学翻译专家,正是通过建立系统化的流程和知识体系,努力克服这些挑战,为复杂的医学影像报告和需要它们的医生、患者之间架起一座可靠的沟通之桥。他们的工作价值在于,将冰冷的、专业化的术语,转化为清晰、可理解、并能指导临床实践的有效信息。

展望未来,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发展,机器翻译在处理标准化、重复性高的术语方面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对于复杂的病例、罕见的征象以及报告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诊断医生的推断和怀疑语气,人的智慧、经验和判断力在可预见的未来仍是不可替代的。人机协作,或许将是提升放射学翻译效率与质量的最佳路径,其最终目的始终如一:为了更精准的诊断,更有效的治疗,以及全人类更健康的未来。

联系我们

我们的全球多语言专业团队将与您携手,共同开拓国际市场

告诉我们您的需求

在线填写需求,我们将尽快为您答疑解惑。

公司总部:北京总部 • 北京市大兴区乐园路4号院 2号楼

联系电话:+86 10 8022 3713

联络邮箱:contact@chinapharmconsulting.com

我们将在1个工作日内回复,资料会保密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