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传翻译员在工作中面临紧张情绪是较为常见的现象。要应对紧张情绪,首先需要认识其根源。一方面,同传工作的高难度是紧张情绪产生的重要因素。同传要求在极短的时间内对源语言进行理解、转换并输出目标语言,这对译者的语言能力、反应速度和知识储备都是极大的挑战。例如,在国际会议上,涉及专业领域如医学、法律等复杂内容时,译者必须迅速理解专业术语并准确转换,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错误,这种高风险容易引发紧张情绪。同传工作的高压环境也会导致紧张。在众多参会者的注视下,以及可能面临的全球直播等情况,译者会感受到巨大的心理压力。
紧张情绪还可能源于译者自身的期望。许多同传翻译员都希望在工作中表现完美,这种对自身的高要求一旦遇到可能出现的失误或困难时,就容易转化为紧张情绪。而且,同传任务往往时间紧迫,译者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充分准备,这也会加剧内心的不安。
同传翻译员应对紧张情绪的关键在于提前充分准备。针对会议主题进行知识储备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如果是一场关于新能源发展的国际会议,译者需要深入了解新能源的各种类型、相关技术、政策法规等。这不仅能提高翻译的准确性,还能增强译者的自信心,从而减轻紧张情绪。译者可以查阅大量的专业资料、行业报告,甚至与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交流。
熟悉发言人的风格和习惯也很重要。不同的发言人语速、口音、用词习惯都有所不同。如果译者能够提前获取发言人的演讲视频或者音频资料,进行反复聆听和分析,就能更好地适应发言人的节奏。比如有的发言人语速极快,通过提前适应,译者在实际翻译时就不会因为语速过快而慌张。了解发言人可能使用的一些特殊表达或者口头禅,也有助于译者更流畅地进行翻译。
在同传翻译的现场,自我调节紧张情绪的技巧不可或缺。一方面,译者可以采用深呼吸的方法。在开始翻译前或者感到紧张的时候,进行几次深呼吸。深呼吸能够增加氧气供应,使大脑更加清醒,身体更加放松。据研究表明,深呼吸可以刺激人体的副交感神经系统,从而对抗紧张时的交感神经兴奋,让身体从紧张的应激状态中缓解出来。
积极的自我暗示也很有效。译者可以在心里给自己加油鼓劲,告诉自己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有能力完成任务。例如,不断默念“我可以的”“我准备得很充分”等话语。这种积极的自我暗示能够改变译者的心理状态,将注意力从紧张情绪转移到翻译任务本身。译者也可以在翻译间隙快速调整心态,比如在段落转换的短暂时间里,放松一下肩膀,给自己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
日常的训练和经验积累有助于同传翻译员应对紧张情绪。从训练角度来看,大量的模拟同传练习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模拟真实的同传场景,译者可以逐渐适应同传工作的压力。在模拟练习中,译者可以设置各种突发情况,如设备故障、突然遇到生僻词汇等,锻炼自己的应变能力。随着模拟练习次数的增加,译者在面对实际工作中的紧张因素时会更加从容。
经验积累同样重要。每一次的同传任务都是一次宝贵的经验。译者可以在任务结束后进行总结,分析自己在翻译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对于遇到的困难和紧张时刻,思考更好的应对方法。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译者会对同传工作更加熟悉,紧张情绪也会逐渐减少。
同传翻译员应对紧张情绪需要从认识根源、提前准备、现场调节和日常积累等多方面入手。认识紧张情绪的根源能让译者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前充分准备能够增强自信心,从根本上减轻紧张感;现场自我调节技巧能在关键时刻缓解紧张情绪;日常的训练与经验积累则是长期应对紧张情绪的保障。在未来的研究和实践中,可以进一步探索如何根据不同译者的个性特点制定更加个性化的紧张情绪应对策略,以及如何将心理调适方法更好地融入同传翻译员的培训体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