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传翻译员在会议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准确记录核心内容。会议内容往往繁杂,包括各种观点、数据、方案等。如果不能精准把握核心,记录就会失去重点,可读性也无从谈起。
同传翻译员要对会议的主题有深入了解。在会议开始前,应熟悉会议的大致议程、相关背景知识以及参会人员的基本情况等。例如,在一场关于国际贸易政策的会议中,翻译员提前了解各国的贸易政策走向、近期的贸易摩擦事件等,这样在会议进行时就能更好地识别核心信息。
同传翻译员需要有良好的信息筛选能力。在会议发言者滔滔不绝时,能够迅速区分哪些是关键信息,哪些是辅助说明或者冗余信息。例如,发言人在阐述一个项目计划时,可能会穿插一些自己的工作经历或者项目的历史背景,但真正的核心是项目的目标、实施步骤和预期成果,翻译员就要把焦点放在这些核心要素上进行记录。
规范的语言表达是保证会议记录可读性的重要方面。同传翻译员要遵循一定的语言规范,不能随意使用口语化或者不正规的表述。
在词汇选择上,要使用正式、准确的词汇。例如,“大概”“也许”这类模糊性词汇尽量少用,而使用更精确的表述如“大约”“可能”等。对于专业术语要准确翻译和记录。在一场科技会议中,像“人工智能算法中的深度学习模型”这种术语,必须完整、准确地记录,不能错记或者简写为让人难以理解的形式。
在句子结构方面,要保持简洁明了。避免使用过于复杂冗长的句子,尽量采用主谓宾结构清晰的句子。例如,“由参会者提出的关于市场推广策略的建议,在经过充分讨论后,被认为是具有一定可行性的”,可简化为“参会者提出的市场推广策略建议,经讨论有一定可行性”。这样的句子结构简单,更易于阅读和理解。
同传翻译员要善于运用逻辑关系来提升会议记录的可读性。逻辑关系就像一条线,将会议中的各个内容串联起来。
首先是因果关系的体现。当会议中提到某种决策或者现象时,要明确其因果联系并准确记录。比如,“因为市场需求下降,所以公司决定削减产量”,这样清晰的因果关系记录能够让阅读者快速理解事件的内在逻辑。如果只是孤立地记录这两个事件,就会让读者感到困惑。
其次是并列关系和递进关系的运用。对于多个观点或者方案的记录,如果是并列关系,可使用“同时”“并且”等连接词;如果是递进关系,则使用“而且”“进一步”等词。例如,“会议提出了提高产品质量的方案,并且还探讨了拓展市场的策略”,这样的记录能让读者感受到会议内容的层次和逻辑顺序。
清晰的格式对于会议记录的可读性至关重要。同传翻译员要在记录过程中注意格式的编排。
在段落划分上,要根据会议内容的不同板块进行合理划分。比如,会议讨论了不同项目的进展情况,每个项目的相关内容就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段落。这样,读者在阅读时能够快速定位到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对于重点内容,可以采用加粗或者下划线等方式进行标注。例如,会议中达成的重要决议、关键的项目数据等,通过这样的标注可以让读者在浏览记录时迅速抓住重点内容。使用序号或者小标题等方式对内容进行分类整理,也有助于提高可读性。
同传翻译员要保证会议记录的可读性,需要从准确记录核心内容、规范语言表达、合理运用逻辑关系和保持格式清晰等多个方面入手。准确记录核心内容能让记录抓住重点,规范语言表达让记录易于理解,合理运用逻辑关系使记录富有逻辑,保持格式清晰则有助于读者快速定位和理解重点内容。在未来的工作中,同传翻译员还可以进一步探索如何根据不同类型的会议特点来优化会议记录的可读性,例如针对科技类会议和商务类会议,可能需要在术语处理和逻辑结构方面做出不同的调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