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建立术语库
1. 收集权威来源
从专业的医药词典、国际知名的医学研究机构发布的文件、经典的医药学教材等收集术语。例如,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疾病命名、国际医学科学组织理事会(CIOMS)的术语文件等都是权威来源。
对于国内的医药术语,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标准术语、《中国药典》中的术语定义等。
2. 团队协作维护
如果是团队进行医药翻译工作,应当建立共享的术语库。团队成员在翻译过程中发现新的术语或者对术语有不同理解时,可以及时将其添加到术语库中,并进行讨论确定统一的译法。
二、参考上下文
1. 确定术语含义
在具体的医药文本中,同一个词汇可能有不同的含义。例如,“tumor”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指“肿瘤”,但在其他语境下可能是“肿块”。通过分析上下文,如描述的是身体组织的病变、治疗手段等相关内容,就可以确定准确的术语翻译。
2. 符合逻辑关系
当遇到术语不一致的情况时,要确保所选择的术语能够使整个句子乃至段落的逻辑通顺。比如在描述一种药物的作用机制时,涉及到多个相关的生理结构和过程的术语,需要相互匹配,不能产生逻辑矛盾。
三、遵循目标语言习惯
1. 考虑语言差异
在将医药术语从源语言(如英语)翻译成目标语言(如汉语)时,要考虑到汉语的表达习惯。例如,一些英语中的复合词可能需要拆分成多个汉字组成的术语来准确表达其含义,而不是直接按照字面进行生硬的翻译。
2. 符合行业规范
每个国家或地区的医药行业可能有自己特定的术语规范。在进行翻译时,要遵循目标语言所在地区的医药行业规范。比如,对于某些疾病的命名,不同国家可能存在不同的常用叫法,要按照目标语言地区的习惯进行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