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译者自身素质提升方面
1. 专业知识巩固
医药专利涉及大量的专业术语、医学概念和化学结构等。译者需要不断学习医药知识,包括常见的疾病名称、药物成分、药理作用机制等。例如,对于像“antibiotic resistance”(抗生素耐药性)这样的术语,译者要准确理解其含义并能在不同语境下准确翻译。
深入研究化学命名法,因为许多药物是化学合成物。比如,有机化学中的“hydroxyl group”(羟基),译者必须熟悉这些化学结构名称的英文和中文表达。
2. 语言能力提高
译者要不断提升源语言(通常是英语等外语)和目标语言(如中文)的语言能力。这包括语法、词汇、句式等方面。例如,英语中复杂的长句结构在医药专利中很常见,译者需要能够准确分析句子结构,理清主从关系,如“Wherein the compound of formula (I) is a prodrug which is enzymatically converted in vivo to the active compound of formula (II)”(其中式(I)的化合物是一种前药,其在体内被酶促转化为式(II)的活性化合物)。
丰富词汇量,尤其是医药领域的专业词汇和近义词的辨析。例如,“drug”和“medication”都有药物的意思,但在不同语境下可能有不同的用法,译者要能准确选择。
二、翻译流程管理方面
1. 校对与审核
建立多级校对机制。首先译者自己要进行仔细校对,检查是否存在术语翻译错误、漏译或者句子逻辑不通等问题。例如,检查是否将“pharmacokinetics”(药代动力学)误译为其他相近概念。
引入专业的审核人员,他们可以是医药领域的专家或者资深的翻译专家。他们从不同角度对译文进行审核,如医药专家可以检查医学概念的准确性,翻译专家可以检查语言表达的流畅性和准确性。
2. 参考权威资料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充分参考权威的医药词典、专业书籍、行业标准以及国际专利数据库中的相关翻译范例。例如,在翻译新的药物名称时,可以参考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官方文件中的命名及翻译方式。
利用在线医药资源平台,如Pubmed等,查询最新的医学研究成果中的术语用法,确保翻译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三、翻译技术利用方面
1. 术语管理工具
使用专门的术语管理工具,如SDL MultiTerm等。译者可以将医药专利中的术语整理到术语库中,在翻译过程中方便查询和统一术语的使用。例如,对于一家制药企业的系列专利翻译,确保其中特定药物名称的翻译一致性。
这些工具还可以与翻译记忆软件集成,提高翻译效率的同时减少术语翻译错误。
2. 机器翻译辅助
利用先进的机器翻译引擎,如谷歌翻译、百度翻译等,但不能完全依赖。机器翻译可以提供一个初步的译文框架,译者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修改和润色。例如,对于一些长段落的医药专利描述,机器翻译可以快速给出大致内容,译者再对其中的专业术语和句子结构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