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法律知识方面
1. 专利法理解
译者需要深入理解专利法相关的法律条文。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专利法在专利的申请、保护范围、有效期等方面存在差异。例如,美国的专利法与中国的专利法在专利类型(如美国的植物专利等特殊类型)、审查程序等方面有诸多不同。译者必须清楚这些法律差异,以确保在翻译专利文件时准确传达相关法律概念。
2. 法律术语
掌握大量准确的法律术语。像“patent infringement(专利侵权)”“prior art(现有技术)”“patent application(专利申请)”等术语在不同语言中的表达必须精准无误。而且这些术语的含义在法律语境下是特定的,译者不能按照普通词汇的含义去理解和翻译。
二、技术知识方面
1. 多领域知识
由于专利涉及众多技术领域,译者需要有广泛的技术知识储备。例如,在翻译机械工程类专利时,要熟悉各种机械部件的名称、工作原理、装配关系等;对于生物科技专利,要了解基因工程、细胞培养等专业知识。
2. 术语一致性
在同一专利文件中,技术术语的翻译必须保持一致。例如,如果在文件开头将“microprocessor(微处理器)”翻译为某一中文术语,那么在整个文件中都要使用该术语,不能随意更换为其他同义表述,以确保专利文件的准确性和专业性。
三、语言知识方面
1. 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精通
译者必须精通源语言(专利原文的语言)和目标语言(翻译后的语言)。这包括对两种语言的语法、词汇、语义的深入掌握。在源语言方面,能够准确理解专利文件中的复杂句子结构、隐晦的表述;在目标语言方面,能够用符合该语言习惯的方式表达出源语言的含义,避免出现生硬的翻译。
2. 语言风格适应
专利文件有其特定的语言风格,通常较为严谨、正式。译者要能够适应这种风格,避免使用过于口语化或文学性过强的表达。例如,在英文专利中,常使用长句、被动语态等,译者要能准确地将其转换为目标语言中合适的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