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术语处理
1. 统一术语
在专利翻译中,建立术语表是关键。对于特定技术领域中的专业术语,要确定统一的译法。例如,在电子领域,“transistor”统一译为“晶体管”,而不是使用多种不同的译法。这有助于读者在阅读专利时,不会因为术语的混淆而产生理解障碍。
2. 解释复杂术语
对于一些非常专业且可能不被大众熟知的术语,可以在首次出现时添加简单的解释。比如,“nanoparticle(纳米颗粒,指尺寸在1
100纳米之间的微小颗粒)”,这样可以让非专业领域的读者也能大致理解专利内容。
二、句子结构
1. 简化长句
专利原文中常常有复杂的长句结构。翻译时,可以将长句拆分成几个短句。例如,原句“Theresearchers, who have been working on this project for several years and have made significant progress in developing new materials with unique properties, are now ready to apply for a patent.”可以译为“研究人员已经在这个项目上工作了数年,在开发具有独特性能的新材料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现在他们准备申请专利。”
2. 遵循目标语言的语法习惯
如果是将中文专利翻译为英文,要遵循英文的语法习惯。例如,中文中常使用主动语态,而英文中被动语态也很常见。像“这个装置被设计用来提高效率”(This device is designed to improve efficiency)这样的句子,使用被动语态更符合英文的表达习惯。
三、逻辑连贯
1. 使用连接词
在翻译中恰当使用连接词可以增强逻辑连贯性。例如,“and”“but”“however”“therefore”等。如“原发明存在一些缺陷,但是(but)本发明克服了这些缺陷。”
2. 段落结构调整
有时候需要根据目标语言的逻辑习惯调整段落结构。比如,英文专利可能更强调先提出问题,再阐述解决方案,而中文专利可能先介绍解决方案再提及问题的解决效果。在翻译时就要进行适当的调整,使整个专利的逻辑清晰,易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