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专利申请阶段
提交文件要求
依照专利法和细则规定,提交的各种文件应当使用中文。国家有统一规定的科技术语的,应当采用规范词;外国人名、地名和科技术语没有统一中文译文的,应当注明原文。并且依照规定提交的各种证件和证明文件是外文的,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认为必要时,可以要求当事人在指定期限内附送中文译文;期满未附送的,视为未提交该证件和证明文件。
申请日的确定
按照专利合作条约已确定国际申请日并指定中国的国际申请,视为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的专利申请,该国际申请日视为专利法第二十八条所称的申请日。
二、专利审查阶段
实质审查依据
对于以外文公布的国际申请,针对其中文译文进行实质审查,一般不需要核对原文;但是原始提交的国际申请文本具有法律效力,作为专利申请在审查过程中修改的依据。
三、专利授权后阶段
权利要求书译文错误的处理
基于国际申请授予的专利权,由于译文错误,致使依照专利法第59条规定确定的保护范围超出国际申请的原文所表达的范围的,以依据原文限制后的保护范围为准;致使保护范围小于国际申请的原文所表达的范围的,以授权时的保护范围为准。
说明书译文错误的影响
对于基于PCT申请授予的专利权中说明书译文存在译文错误的情况,专利法、专利法实施细则及专利审查指南中均没有明确的规定。尽管这种错误可能不会影响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但如果该专利在专利诉讼中作为证据使用,可能会对案件的判决结果产生重大影响。在专利无效和行政/民事诉讼中,如果说明书存在译文错误且该错误可能会对判决产生影响,可以尝试依据原始PCT国际申请文件进行澄清和解释,但这种澄清和解释在以后的专利无效和行政/民事诉讼中是否均能够被接受是不可确定的,所以在PCT申请进入中国国家阶段时确保中文译文的准确性是至关重要的。
四、专利诉讼阶段
跨国专利纠纷
在国际市场中,企业因产品侵权或专利权争议而涉及跨国诉讼时,需要将相关专利文件、诉讼材料翻译成多种语言,确保双方律师、法官和技术专家能够准确理解文件内容。例如,一家中国公司在美国被控侵犯某项专利权,这时就需要将中文的专利文件翻译成英文,以便美国法院能够审查相关技术细节。
专利无效程序
在跨国专利无效程序中,准确的翻译至关重要,因为需要确保每个细节都能在不同国家的专利局和法庭中得到正确解释。例如,如果某家德国公司对其竞争对手在中国的专利提出无效申请,就需要将相关的德语文件翻译成中文,以便中国专利局审查和裁定。
跨国技术转让纠纷
技术转让往往涉及多个国家的法律体系,专利文件的准确翻译是确保技术转让协议得以顺利执行的关键。在此过程中,任何翻译错误都可能导致合同纠纷,甚至诉讼。例如,一家日本企业在与欧洲客户进行技术转让合作时,因专利描述中的翻译问题产生了法律分歧,导致双方最终对簿公堂。
专利侵权诉讼
专利侵权诉讼的核心是专利权人通过法律手段主张对其专利权的保护,防止他人未经许可使用其发明或技术。在国际专利侵权诉讼中,翻译服务不仅限于专利文件的技术描述,还涉及诉讼文件、证据材料和法律条款的翻译,这要求翻译人员对相关领域的技术和法律都有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