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人工智能在专利文件翻译中的现状
1. 翻译工具的发展
知识产权出版社发布的科专笑飞人工智能机器翻译系统,其BLEU值超越谷歌等行业巨头,已有超过1500名审查员使用该系统,10余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和企业开始使用,30余家明确表达签约意向。
RWS公司拥有40多项AI相关专利和100多篇经同行评审的论文,不断发展自己的AI解决方案,帮助客户探索、构建和使用多语言AI应用程序。
2. 翻译质量
以ChatGPT为例,其翻译语句偶尔会出现晦涩或不通顺的情况,特定专业词汇的翻译与实际中国该领域技术人员的叫法有出入,但总体技术方案中表达的逻辑相对清楚。
科专笑飞的准确率稳定在了70%左右,准确率达不到80%,这套翻译系统就没有实用价值;达不到90%,就没有市场竞争力。
二、人工智能在专利文件翻译中的优势
1. 提高效率
一篇涉外专利文献的翻译往往至少会经过翻译人员初翻,校对人校对 + 修改,审核人审核三大步骤。ChatGPT等人工智能可替代第一步的人工来完成对涉外专利文献的初翻,甚至比一些经验稍浅的翻译人员做的更优秀,只要有经验的专利代理师在AI翻译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校对、调整修改及审核,就可以完成一篇涉外专利文献的翻译工作,效率将会大大提升。
法律服务机构应用AI工具,许多重复性和标准化的任务,如合同审核、信函起草、文件翻译信函翻译、数据整理,都可以通过AI自动化技术来完成,此外法律文档(警告函、起诉书、合同、专利领域的申请文件等)、法律或技术研究报告(法律进展报告、科技文献综述报告)的初稿也可以通过AI自动化技术生成。
2. 辅助决策
专利代理师收到发明后,将发明内容输入AI模型,以辅助起草专利申请初稿。AI模型不仅完成了专利初稿,还提出了一些超出发明家原始构思的扩展实施方式,有助于扩大专利的保护范围并提高授权前景。
三、人工智能在专利文件翻译中的挑战
1. 专业词汇和语句组织
ChatGPT的专业词汇和语句组织还需要完善,一篇外文专利文献在经过翻译之后,往往还需要专利代理师在理解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对权项及语言进行重新的调整来满足申请的需要,这一些需要大量创造性劳动的步骤暂时还是无法被取代。
2. 数据隐私保护、知识产权权属界定以及AI生成内容中的虚假信息等和法律挑战
当发明家创造出一项新的发明,委托专利代理师申请专利,代理师使用AI模型辅助起草专利申请初稿,若新扩展实施方式是AI生成的,那么它们能否算作发明家的智力成果?是否会影响专利发明人的认定,进而影响专利的有效性?专利代理师是否有权自行决定在撰写工作中使用AI工具?是否有必要向专利局披露在撰写过程中使用了AI辅助?这些都是需要探讨和解决的法律问题。
四、人工智能在专利文件翻译中的未来发展趋势
1. 应用范围扩大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电子专利翻译中的应用前景广阔。人工智能不仅可以帮助翻译人员快速查找术语,还可以自动生成翻译文本,提高翻译的效率和准确性。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在电子专利翻译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为翻译人员提供更多的便利和支持。
2. 与人工翻译结合
目前,AI翻译技术还不能完全理解和翻译专利文件中的专业术语和技术细节,在专利翻译领域,AI翻译已经在逐渐成为人工翻译的补充,但它很难完全取代人工翻译。未来,AI翻译将在未来几年内逐渐成为专利翻译业务的一部分,但它不太可能在短期内完全替代人工翻译,而是需要与人工翻译相结合,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专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