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术语管理
1. 建立术语库
针对特定的技术领域,收集该领域的专业术语及其标准译法。例如在电子通信领域,像“5G(Fifth
Generation)”这样的术语,要确保其准确一致的翻译。在翻译过程中,优先使用术语库中的译法,避免自行创造术语。
2. 参考权威资料
借助官方的技术词典、行业标准文档以及国际知名的专利数据库中的术语翻译。比如,可以参考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提供的多语言术语资源,以获取标准化的专利术语翻译。
二、遵循语法和句法规则
1. 目标语言语法
对于专利文件翻译到的目标语言,要严格遵循其语法规则。例如,在将中文专利文件翻译成英文时,要注意英文的主谓一致、时态的正确使用等。像“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应准确译为“This invention provides a new method”,而不是“This invention provide a new method”(违反主谓一致)。
2. 专利文件特定句法
不同语言的专利文件可能有一些特定的句法结构。以德语专利文件为例,其句子结构往往比较复杂,存在较多的嵌套结构,在翻译成其他语言时,要按照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进行合理调整,同时保留原专利文件的逻辑关系。
三、风格统一
1. 用词风格
在整个专利文件翻译中,保持用词风格的一致。如果在开头部分将“装置”翻译为“device”,那么在文件的其他部分也应统一使用“device”,而不要随意替换为“apparatus”或“equipment”(除非有特殊的语境区分要求)。
2. 句子风格
尽量使句子的长度和复杂程度保持相对一致。避免出现一些句子过于冗长复杂,而另一些句子又过于简短简单的情况,以确保整个专利文件翻译的流畅性和专业性。
四、审核校对
1. 自查
翻译完成后,译者自己要进行全面的检查,核对术语的使用是否准确、语法是否正确、风格是否统一等。对于一些不确定的翻译点,重新查阅资料或者请教专家。
2. 他人审核
最好能让其他有经验的翻译人员或者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审核。他们可能会发现译者自己忽略的问题,例如术语使用的微小偏差或者逻辑关系的不准确之处,从而进一步确保翻译的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