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术语库建设
1. 数据收集
从专业文献、行业标准、学术著作等多渠道收集术语。例如,对于医学领域,收集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医学术语标准文档,以及各大医学期刊中的术语用法。
与行业专家合作,获取特定领域最准确、最前沿的术语。比如在航空航天领域,与航空工程师和科学家合作,确定诸如“涡扇发动机(Turbofan Engine)”等术语的准确翻译。
2. 分类整理
根据不同行业,如机械、电子、金融等,对术语进行分类。在机械行业,将“车床(Lathe)”“铣床(Milling Machine)”等归为一类;在电子行业,将“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晶体管(Transistor)”等分别归类。
标注术语的多种属性,如词性、语义范围、使用频率等。对于像“lead”这个词,在电子行业中作为名词“导线”时,标注其行业属性、词性等信息,以便准确翻译。
二、预训练与微调
1. 大规模预训练
在海量的多语言语料上进行预训练。例如,使用包含多种语言的新闻报道、学术论文、小说等语料。这样可以让模型学习到不同语言的通用表达模式和语义关系,为处理专业术语打下基础。
预训练过程中,采用注意力机制等技术,提高对语义的理解能力。当遇到像“区块链(Blockchain)”这样的术语时,模型能够更好地理解其语义结构。
2. 特定领域微调
针对不同专业领域,使用该领域的专业语料对预训练模型进行微调。如果是法律领域,就使用大量的法律条文、案例文档等进行微调。
在微调过程中,调整模型的参数,使模型更适应特定领域术语的翻译。例如,在金融领域微调时,让模型准确翻译“套期保值(Hedging)”等术语。
三、人工审核与校正
1. 专业译员审核
聘请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译员对翻译结果进行审核。比如对于化学领域的翻译,聘请化学专业且精通外语的译员,审核“化学元素(Chemical Element)”等术语的翻译准确性。
译员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对术语翻译中的歧义、错误进行修正。例如,在医学翻译中,修正“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可能出现的错误翻译。
2. 用户反馈校正
建立用户反馈机制,鼓励用户对翻译结果中的术语错误进行反馈。如果用户发现金融术语“杠杆收购(Leveraged Buy
out)”翻译不准确,可以及时反馈。
根据用户反馈,对术语翻译进行改进,并更新术语库和模型。这样可以不断提高术语翻译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