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利申请文件的组成部分
专利申请文件通常包括以下部分:
权利要求书(Claim(s))
摘要(Abstract)
标题(Title of the Invention)
技术领域(Technical Field)
背景技术(Background)
发明内容(Summary)
附图说明(Brief Description of the Drawings)
具体实施方式(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Embodiments)
附图(Drawing(s))
专利翻译的流程
专利翻译的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接收专利案:译员从项目经理那里收到专利案,包括PDF原文、预处理后的Word原文、客户预处理后的文件等。
2. 翻译启动:向发明人和IPR或技术答疑人发送专利案翻译启动邮件。
3. 翻译过程:
首先翻译权利要求书内容,以便了解专利案的核心内容。
然后翻译摘要部分。
最后翻译说明书正文。在翻译过程中,可以按照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适当调整句子结构,但要确保忠实原文。
4. 质量检查:
使用SDL Trados Studio内置工具进行QA验证。
使用Xbench工具检查译文不一致、数字错误、标点符号不一致等问题。
5. 审校和排版:
审校老师完成审校工作后,译员从项目经理那里收到审校后译文,如有异议则与审校老师沟通更新译文。
排版完成后,译员从项目经理那里收到排版后译文,如有异议则和排版人员联系要求更改存在的问题。
6. 客户验收:客户验收后,译员从项目经理那里收到验收后译文,如有异议则和相关人员联系更新验收稿。
专利翻译的原则
在专利翻译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忠实原文:译文应完整、准确地表达原文信息。
术语统一:术语应准确,符合国家标准、专业技术要求和行业用语习惯,并前后一致。
行文通顺:译文应符合目标语言的文字规范和表达习惯,行文清晰易懂。
规避歧义:译文应采用严谨的术语和句式,最大程度规避歧义。
专利翻译中的法律问题
专利翻译中的法律问题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PCT申请的译文错误:
如果译文错误导致权利范围变小,权利人的权利受损,权利人需要承担这种不利后果,即将权利人的权利限定在更小的保护范围内。
如果译文翻译错误导致保护范围变大,权利人由此受益的情形,则规定了要以原文来限定授权文本,最终使权利人获得的权利范围回归到与其原始贡献相适应的范围。
2. 《巴黎公约》途径进入中国的专利申请:
对于通过《巴黎公约》途径进入中国的外国专利申请,目前尚无类似PCT申请的“译文更正”程序这种救济途径。如果在翻译过程中出现错误,可能会对专利申请的审查、甚至授权后的权利稳定性和权利行使带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