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术语翻译的多样性
多义词的不同译法
在专利翻译中,一些术语可能有多种含义,需要根据具体语境选择合适的译法。例如“机座”一词,在大多数通用机械设备中译为“base”,然而电机的“机座”译为“frame”。
习惯用语的特殊翻译
不同语言在工业领域存在习惯用语,其翻译可能与普通词汇不同。例如半导体加工中使用的“光刻胶”,应译为“photoresist”而非“adhesive”,尤其是原文中仅仅将其简称为“胶”时,译者可能因为快速翻译文本时的惯性,简单理解为通常用于粘接机械零件的“adhesive”,没能还原其真实含义。
二、语法与语义平衡的多样性
根据目标语言习惯调整语法结构
为了更好地传达语义,有时需要根据目标语言的习惯和文化背景对语法结构进行适当调整。比如,某些源语言中的特定语法结构在目标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表达方式,这时就需要通过灵活的翻译策略来实现语义的等效传递。
术语翻译兼顾语法与语义
专利文件中的术语翻译既要符合语法规则,又要准确反映其特定的语义。例如,“patent troll”这个术语,直译为“专利流氓”,在语法上没有问题,但在某些语境下,为了更准确地传达其语义,可能需要翻译为“专利投机者”或“专利敲诈者”。
三、翻译内容的丰富性
专利文件类型多样
专利文件的种类相当广泛和多样,包括不同的专利说明书、与各个当局和律师的大量通信,以及成功的专利申请或提交过程所需的广泛的文件。
涉及多领域知识
专利翻译不仅涉及法律知识,还涉及到各种技术领域的知识。译者需要在短时间内快速学习背景技术、理解技术方案,作出准确的翻译。例如在生物医药领域专利申请文件英汉翻译中,涉及技术特征的词汇翻译的些许差异,可能影响到整个技术方案,这就要求译者要精确把握词义,避免张冠李戴。
四、翻译策略的多样性
整体看待技术方案
在翻译时,译者需要将技术方案整体看待,将术语打包翻译。例如在翻译前做术语表时,不急着先把易翻译的术语定下来,而是花时间理解技术原理,尽量参考完整的技术性文档,比如类似产品的英文说明书、指导手册。
参考多种资料
为了准确翻译,译者可以参考多种资料,如类似产品的英文说明书、指导手册等,以避免因对技术方案理解不足而导致的翻译错误。